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眼科,安徽合肥230041
出 处:《现代医药卫生》2020年第12期1841-1843,共3页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摘 要:婴幼儿血管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报道不一,1岁以内婴幼儿可高达4%~10%,且女婴多于男婴[1-2]。马晓荣等[2]认为,婴幼儿血管瘤常在出生后2~4周被发现,6个月内生长迅速,6~8个月瘤体开始消退,7~12岁时基本80%的瘤体可完全消退。然而,相关报道显示,婴幼儿面颈部血管瘤即使完全消退,25%~69%的患儿会遗留部分并发症,例如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组织松弛下垂、纤维瘢痕残留或色素沉着[3]。婴幼儿眼周血管瘤患病率为1%~3%[4]。肿瘤大多发生在上睑内侧皮下,局部组织呈现轻度隆起,位于表皮者呈红色,位于皮下略呈蓝色,患儿哭闹时肿物增大,颜色更为明显。肿瘤可发展至全上睑软性肿大,造成睑裂闭合困难,上睑不能上举,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发生弱视、斜视、散光等,严重者造成患儿永久性双眼外观不对称。由于肿瘤的迅速增长或可能无法完全消退或消退后残留纤维瘢痕,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视力障碍或外观受损,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及痛苦,因此,婴幼儿眼周血管瘤应引起患儿家属及医师的重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