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16-5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文婧 周玉爽 李杰[1] 高盼盼 李金泽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吉林长春130041

出  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年第5期814-81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摘  要:超急性期脑梗死是脑缺血导致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是目前中国所有疾病中第二位致死性疾病[1],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溶栓治疗和血栓切除治疗,但是上述治疗只限于发病6h之内,否则会出现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2]。因此快速的诊断此类疾病将决定患者当前治疗手段和远期预后。血清诊断标志物被认为是当前能快速提供疾病诊断消息的一类临床检验方法。和传统的血清诊断标志物相比,非编码RNA(微小RNA,microRNA)已经被证实在脑梗死疾病初期呈现差异性表达[3],并且有作为脑梗死诊断血清标志物的潜在可能,但因脑梗死发病阶段和发病原因较多,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目前尚无有效的血清标志物发现。故本文通过对microRNA-16-5p进行高通量信息分析及血清标本验证来明确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疗价值。

关 键 词:超急性期脑梗死 血清标志物 诊断标志物 致死性疾病 诊疗价值 疾病初期 溶栓治疗 微小RNA 

分 类 号:R743.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