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志宏[1] 艾乐思 Li Zhihong;Ai Lesi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6期165-175,共11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借鉴脑科学成果的中国认知神经美学提出了"认知模块论"假说,可以与康德美学阐述相互印证。对鲍姆嘉通和康德所使用的"埃斯特惕卡"概念,不能理解为"美学""审美"或"感性""感觉",其深层含义应该是"内隐感性"即内隐认知。康德《判断力批判》的实际意图是借助审美活动来阐述人类心灵中的无意识内隐认知能力。康德所谓"埃斯特惕卡基准理念"大致相当于认知模块中的形式知觉模式;所谓"主观合目的性",体现的是客体事物(埃斯特惕卡表象)与主体认知模块(埃斯特惕卡基准理念)之间的适应匹配关系,即主客体之间的内隐审美关系。主客体之间只有结成了内隐审美关系,才可能结成现实审美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8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