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海龙 徐莉 陈协群 Tang Hailong;Xu Li;Chen Xiequ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Xijing Hospital,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Hematologic Diseases Center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Xi’an 710032,China)
机构地区:[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专病中心,西安710032
出 处:《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年第5期417-421,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基 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6SF-071)。
摘 要: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一线治疗[1],但其协同效应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阿霉素作为DNA交联剂可诱发DNA双链断裂及DNA损伤反应(DDR),进而发挥抗MM效应[2,3]。然而,靶细胞固有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可部分弱化DDR引发的促死亡信号[4]。因此,靶向核酸修复机制极可能增强阿霉素的细胞毒效应。研究表明,多种DDR相关蛋白[如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蛋白及其下游磷酸化的组蛋白H2A变体(γ-H2AX)、DNA修复蛋白(RAD51蛋白)等]被募集至DNA断裂点是核酸修复的始动环节[2,5,6,7,8]。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