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明亮[1] 唐韵 Wang Mingliang;Tang Yun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法学院
出 处:《法律适用》2020年第11期144-153,共10页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摘 要:非法集资案件审判实践中,集资参与人的被害人地位未能明确。除了政策、效率等因素的考虑外,应该把财产损失的集资参与人认定为被害人,并在此定位下继续探讨被害人过错的适用问题。被害人过错主要涉及被害人教义学、被害人自陷风险、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然而理论无法说明仅凭被害人过错即可排除实质不法。其只能影响实质不法的程度,即从实质不法层面来看,被害人过错不能影响定罪,仅影响量刑。在非法集资案件定性层面,被害人过错只能从未陷入错误认识来否定集资诈骗罪的成立;在定量层面,则通过考量影响被害人需保护性的,如投资回报率、介入集资款使用情况、自身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来判定被害人是否存在过错,并进行综合判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