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寒地区稻鲤鱼种共作技术研究  

Study on the co-crop techniques of rice carp seedlings in the alpine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史福成 秦辉煜 刘琨 Shi Fucheng

机构地区:[1]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水产工作站

出  处:《中国水产》2020年第6期67-69,共3页China Fisheries

摘  要:稻田施用有机肥并进行水整地后,在枝角类"红虫"萌发的高峰期投放鲤夏花鱼种,大量适口的生物饵料存在及进入稻田后鱼种密度大幅度减小协同作用,使得鲤夏花鱼种进入稻田后会迅速进入一个"暴长"阶段,生长效果十分明显。以往单独种植水稻,均通过药物杀灭"红虫",不但浪费了生物资源,还会造成稻田水体污染,推广稻鲤共作技术能有效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

关 键 词:夏花鱼种 生物饵料 生长效果 共作技术 资源节约 红虫 生物资源 鲤鱼种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S965.1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