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作技术

作品数:138被引量:28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齐振宏谢桐洲王强盛张建华陈连颐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丹阳市嘉贤米业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星火计划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稻鸭共作技术进展与展望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年第4期140-141,144,共3页明珂 程序 冯永斌 韦国栋 李程巧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项目(2023-130,131)。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稻鸭共作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稻鸭共作 技术 进展 展望 
江汉平原稻虾共作技术时空扩散的过程及特征被引量:2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3年第9期1827-1841,共15页魏妍冰 陆苗 唐华俊 吴文斌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9YFA0607400);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132020016)。
农业技术创新的外溢性导致新技术在地理空间发生扩散,影响区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福祉。近年来,稻虾共作种养结合的新技术模式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兴起并扩张,科学厘清该新技术的时空扩散过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
关键词:稻虾共作 复合农业生产系统 技术传播 时空动态 空间关联 空间分析 江汉平原 LANDSAT 
浅析山区“渔-稻”共作技术
《江西农业》2023年第6期58-60,共3页吴金文 
石城贡米采用了渔稻共作技术,利用山区梯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实现立体循环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在山区,日夜温差大,害虫难以存活,病虫害发生率较低,非常适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根据绿色有机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要求,通过不断...
关键词:山区环境 渔稻共作 绿色有机 石城贡米 有机肥 
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23年第2期125-136,共12页杨兴杰 齐振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双水双绿’模式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评价分析”(2662018YJ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逻辑、动力、效益与机制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例”(72273049)。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对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共935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期...
关键词:预期收益 技术补贴 生态农业技术 采纳行为 
互联网使用和风险偏好对农户生态种养技术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被引量:11
《世界农业》2023年第1期115-126,共12页程守文 齐振宏 田卓亚 刘哲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双水双绿模式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评价分析”(2662018YJ019);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主产区作物种植模式资源效率与生态经济评价”(2016YFD0300210)。
本文基于2021年7月在江汉平原的调研数据,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风险偏好对农户稻虾共作技术的采纳行为和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使用互联网以及使用频率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采...
关键词:稻虾共作技术 互联网使用 风险偏好 持续采纳意愿 
平湖“稻-萤”共作技术研究与探索
《农民致富之友》2022年第36期36-38,共3页张健 盛森杰 
萤火虫多栖于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对生长环境要求度高,不仅水不能被污染,而且环境不能有灯光污染。平湖市经过连续两年时间实施和探索,通过技术研发、难点攻关、生态改良等措施,通过水质检测发现“湿地生态沟渠水质处...
关键词:萤火虫 水质检测 生态沟渠 平湖市 研究与探索 生长环境要求  
中国稻鳖共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
《中国农学通报》2022年第31期12-16,共5页杨武广 王君 温凯 仇景涛 
近年来,中国稻鳖共作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对于技术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稻鳖共作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稻田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研究...
关键词:稻鳖共作 关键技术 生态效应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被引量:1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89-100,共12页杨兴杰 齐振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双水双绿’模式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评价分析”(2662018YJ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逻辑、动力、效益与机制——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例”(72273049)。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对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共935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期...
关键词:预期收益 技术补贴 生态农业技术 采纳行为 
采纳生态种养技术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作技术为例被引量:3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年第10期85-96,共12页田卓亚 齐振宏 杨彩艳 杨兴杰 刘哲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双水双绿’模式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评价分析”(2662018YJ019);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主产区不同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评价体系研究”(2016YFD0300210)。
[目的]脆弱性是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贫困的重要表现,识别和降低农户的脆弱性是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性脱贫问题的关键。[方法]文章基于湖北、湖南、安徽3省97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对其脆弱性的...
关键词:稻虾共作技术 采纳 脆弱性 非农就业水平 内生转换 
渔菜共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农业工程技术》2022年第28期56-60,共5页万潇阳 拜艳玲 余宏军 李强 路涛 李阳 蒋卫杰 
北京市景观休闲农业创新团队(BAIC09-20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E0118500);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3-B07)。
现代渔菜共作技术是以循环水养殖技术和水耕栽培技术为基础的集成系统,在发展循环可持续农业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简述了渔菜共作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介绍了渔菜共作系统的基本构成、环境调控及经济和生态效益,旨在阐明渔菜共作技术的...
关键词:渔菜共作 养鱼 蔬菜 无土栽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