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永坤[1] Zhou Yongkun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出 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Journa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摘 要:法律中的复仇自简单社会的血族复仇承继、进化而来,随着古代法律的发展而逐步退隐.在中华法系的礼法体系中,复仇取得了“礼”与“律令”的双重存在.由于特殊的家产制社会所具有的血缘制性质、国家所有制的经济制度、家国一体的政体、以孝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特别是礼在中华法系中的“基础规范”性质,以礼为主要载体的复仇在中华法系中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由于礼的强势支撑,复仇在律令中虽然屡次被禁,但终清之世它一直存在.容纳复仇的礼法体系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高度不确定的工具体系,因此无法走到现代,更无缘法治.现代法律通常不规定本质上是自力救济的复仇,但是复仇的恢复性正义精神未灭,它实际上,也应该是裁判考量的重要情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