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正义

作品数:35被引量:14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京春吕欣王立峰韩宁张永青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基础教育》《人民检察》《学术交流》《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际刑事法院被害人信托基金的赔偿功能研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杨之易 李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FX149)。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创立的被害人信托基金的重要功能是执行法院的赔偿命令,落实对被害人的赔偿。信托基金实行独立的董事会管理体制,并与国际刑事法院开展有效合作。信托基金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稀缺的赔偿资源不能涵盖诉...
关键词:国际刑事法院 信托基金 赔偿功能 恢复性正义 
监狱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趋势分析被引量:1
《中国监狱学刊》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连春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由刑执行衔接机制研究”(21BFX010)。
监狱治理现代化既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监狱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新时代的监狱治理应坚守法治底线,坚持刑罚惩罚的社会公平正义,追求监狱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恢复性价值,强调对罪犯的矫正教育,以矫正教育罪犯统领监狱各项工作...
关键词:监狱治理 法治化 恢复性正义 社会融合 
从制“器”到成“人”:美国教育惩戒治理的转型与经验
《基础教育》2021年第5期102-112,共11页金马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VGA200001)。
在零容忍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公立学校对学生违规行为的管理呈现排斥性、惩罚性和刑事化特征,不仅无法发挥惩戒的教育性,还加剧了未成年人辍学、低学业成就、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增加了社会和教育成本。在支持性政策理念的引导下...
关键词:零容忍 教育惩戒 恢复性正义 治理 教育政策 
论中国治理企业违法的和解合规模式被引量:17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89-95,共7页陶朗逍 
现代国家治理企业违法存在严格处罚模式、裁量不罚模式与和解合规模式三种。中国目前属于严格处罚模式和裁量不罚模式的二元共治,存在执法的社会负效应大、执法的后期效果不佳、难以适应国际经贸发展要求这三大主要问题。中国的执法理...
关键词:企业违法 和解合规模式 恢复性正义 
环境罚金刑“修复性易科执行制度”的创设探索被引量:6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53-64,共12页唐绍均 黄东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责任界定研究”(16SFB1008);重庆大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实现研究”(2018CDJCZX07);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环境刑罚修复性辅助措施研究”(CYS19014)。
为避免环境罚金刑陷入“执行难”和“重惩罚、轻修复”的困境,在罚金刑不能被执行或者不宜被执行时,司法机关对罪犯依法改科补种复绿、增殖放流、护林护鸟、巡江巡河等非刑罚生态环境修复措施以替代原罚金刑。恢复性正义、宽恕理论以及...
关键词:环境罚金刑 恢复性正义 易科执行 修复性易科执行制度 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复仇的法理问题研究——以中华法系为对象被引量:5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周永坤 
法律中的复仇自简单社会的血族复仇承继、进化而来,随着古代法律的发展而逐步退隐.在中华法系的礼法体系中,复仇取得了“礼”与“律令”的双重存在.由于特殊的家产制社会所具有的血缘制性质、国家所有制的经济制度、家国一体的政体、以...
关键词:复仇 中华法系 礼法体系 恢复性正义 
恢复性少年司法在我国的价值及其实现被引量:3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33-147,共15页史立梅 王坤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FX8010]
恢复性少年司法是基于恢复性正义观、新的犯罪观、新的刑罚观等基础理念而产生的,重视满足被害人的精神、物质需求;促进罪错少年承担直接责任、有效回归社会;关注恢复社区受损关系、重建社区安宁等。我国少年司法总体上依附于成人刑事司...
关键词:恢复性少年司法 恢复性正义 罪错少年 恢复性程序 
论恢复性正义在环境刑事司法中的适用被引量:8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25-28,共4页王世进 周志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4ZDC029)
惩治环境犯罪的目的不仅包括惩戒犯罪行为人,同时还应当包括保护社会受害人权利和保护环境的目的。然而传统刑事司法在惩治环境犯罪时只注重对犯罪行为人的惩戒,忽视对损害后果的关注,不利于环境犯罪惩治目的的实现。恢复性正义以实现"...
关键词:环境刑事司法 报应性正义 恢复性正义 刑罚辅助措施 公众参与 
改革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当代检察官》2016年第4期48-48,共1页余响铃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把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两种形态。“分配正义”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问题。“矫正正义”则是指当分配正义的规则被违反后,对被侵害的权利和利益进行弥补的恢复性...
关键词:“分配正义” 防线 改革 矫正正义 亚里士多德 恢复性正义 社会成员 哲学家 
从惩罚正义到恢复性正义——读《犯罪、羞耻与重整》有感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15年第9期69-70,共2页何群 
近日,阅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约翰·布雷思韦特教授的著作《犯罪、羞耻与重整》,感触颇多。本书力图摆脱传统的罪与罚在质与量上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对犯罪人进行惩罚时,应当保持尊重与关爱,并以类似宗教的宽恕观念让犯罪人在内心深处...
关键词:犯罪人 恢复性正义 惩罚 羞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对应关系 质与量 罪与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