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成都611135 [2]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610075 [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
出 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年第6期533-53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摘 要: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BMT)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BMT组22例,MT组20例和联合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良肢位的摆放、向心性加压缠绕、关节的主被动活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和电针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BMT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BMT训练,MT组增加MT训练,联合组则增加BMT联合MT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患手肿胀程度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和手部肿胀程度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对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3组的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较BMT组治疗2周后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2周后的手部肿胀程度较MT组治疗2周后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和U-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显著优于BMT组和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的手部肿胀程度与MT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U-FMA评分为(33.10±15.82)分,显著优于BMT组和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治疗结合BMT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疼痛程度和水肿的同时,还可促进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