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等院校“困难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初金哲 潘妍[1] 王少敏 吕恬 

机构地区:[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163319

出  处:《校园心理》2020年第4期361-363,共3页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摘  要: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政策后,全国各大高等院校面向全国相继开展大规模扩招.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8年底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2 695.8万人,班级平均人数约为50人,各高等院校生源情况变得纷繁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1].学习成绩、家庭环境、身心健康、性格问题、抗压能力弱和多元文化与思想的冲击下,造成部分高等院校学生被动成为了“困难生”,“困难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体会不到快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对于家庭和学校没有归属感,几乎不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学业.“困难生”善于独处,不愿接触人流,对于同学和老师较为抵触,喜欢将自己封闭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渴望从中得到认可与满足.

关 键 词:困难生 高等院校学生 生源情况 抗压能力 虚拟世界 学习成绩 互联网 心理健康现状 

分 类 号:G444[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