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贫经验中国化的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3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International Poverty Reduction Experiences' Siniciz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永伟 陆汉文[2] Yang Yongwei;Lu Hanwe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2]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减贫与发展研究院,武汉430079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163-169,共7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缺乏的类型建构与治理对策研究”(20YJC84003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缺乏的类型学研究”(2019M650166)。

摘  要:国际扶贫主体有效参与中国扶贫开发的过程,本质上是国际减贫经验中国化的过程。从国际减贫经验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切入,发现不同类型的国际扶贫主体在中国场域并非独立运作,而是透过一定的媒介或路径进行减贫经验的中国化。政府间国际组织利用与中国政府的制度化沟通渠道,在密切配合国家扶贫政策实施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进行减贫经验的中国化。国际非政府组织并不直接寻求中国扶贫制度的创新或大范围贫困面貌的改善,而是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注重微观项目的有益性和可复制性,减贫经验在合作伙伴的理解认同中实现中国化表达。外资企业将扶贫视作促进资本落地的制度化工具,通过瞄准农村社区投放扶贫资源,抑或将贫困群众纳入自身产业链条,在增强社区脱贫发展能力中促进减贫经验的中国化。国际减贫经验中国化的发展实践为制定中国减贫经验国际化战略策略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 键 词:减贫经验 中国化 国际化 扶贫主体 技术援助 

分 类 号:F061.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