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江苏苏州21510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出 处:《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年第4期360-36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基 金:苏州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No.SYSD2015179);苏州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No.sys2018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87150378)。
摘 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2.57亿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其中我国大约有8千万,有证据表明CHB患者平均每年约有0.4%~14.2%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又有4%~9.5%会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2],其年死亡率约10%。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3]。临床研究表明,抑制体内HBV复制可改善患者的肝组织学改变及预后,降低肝细胞癌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4,5]。
关 键 词:叶天士 活血通络消胀方 恩替卡韦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