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孝玉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大众书法》2020年第4期26-29,共4页
摘 要:清代书法的发展,以帖学与碑学的兴衰为线索,这条发展线索一直贯穿了整个朝代。清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崇尚法帖墨迹与推重碑版刻石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明确提出"帖学""碑学"的名目,并以此来指代两种不同的书学理论与创作流派,清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首开先河。"帖学"指的是宋代《淳化阁帖》汇刻后形成的以崇尚锺繇、"二王"为主的书法史观、审美观及创作实践;"碑学"指的是推重商周、秦汉、六朝金石碑版的书法史观、审美观及创作实践。"碑学"的出现远远晚于"帖学",是清代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6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