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室外引流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坚锋 李钢[1] 刘仲海[1] 刘珍[1] 

机构地区:[1]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南三亚572000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17期3607-3611,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海南省医疗卫生科技创新项目(2014YW40)。

摘  要:目的研究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脑室外引流(EVD)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93例接受EVD治疗的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53例,研究组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EVD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EVD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后即刻栓塞结果、术后EDV相关出血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EDV相关放射学出血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及两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即刻不全栓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放射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CS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EDV相关放射学出血发生率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Hunt-Hess分级和改良Fisher分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改良Fisher分级(3~4级)为EDV相关放射学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研究组动脉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ASAH患者EVD相关放射学出血发生风险增加,但其总体治疗效果较单纯弹簧圈栓塞佳且并未明显增加EVD相关症状性出血风险,可作为ASAH患者治疗方案。

关 键 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