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武鑫[1,2] Wu Xin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2]日本北海道大学
出 处:《法律适用》2020年第15期131-144,共14页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风险社会视阈下刑事立法科学性研究”(16AFX0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黄某等寻衅滋事案"展示了司法上对共犯间量刑的实际运用。实践中法官对于共犯间量刑平衡的裁判逻辑分为"地位之平衡"和"全案之平衡"。因各共犯存在个人情节而出现量刑逆转,导致法官有时会对共犯间的拟宣告刑进行"全案之平衡",使最后宣告刑尽可能回归至"地位之平衡"的位阶。量刑逆转的存在合法但不合理,法官需积极运用自由裁量权对量刑逆转进行共犯间量刑平衡调节。若量刑逆转的差距显著,应在主犯总体从严、从犯应当从宽的规则下将全案平衡的步骤提前。此外,若量刑逆转是由于量刑标准公式化计算的弊端所致,则对共犯间的量刑进行平衡具有必要性。当共犯分案审理时,同案犯判决是共犯间量刑平衡的参考资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9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