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玉晓[1,2] Yang Yuxiao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 [2]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中心
出 处:《法律适用》2020年第15期145-156,共12页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元涉诉信访智能处置技术研究”(2018YFC0831800)之阶段性成果;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度博士生科研创新项目“区块链金融刑法问题研究”(FXY2020012)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智能合约在带给人们交易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土壤。智能合约犯罪分为以智能合约为对象的犯罪、以智能合约为工具的犯罪和以智能合约为空间的犯罪。这些犯罪发生在监管环境弱化、信用基础强化、参与主体匿名化的区块链环境中,行为发生了变异,证据难以搜集固定,社会危害性增强,给刑事司法应对带来了挑战。刑事司法只有坚持"数据代码不是法律但应受法律规制"的理念,科学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通过技术自证破解证据难题,积极推行并案机制消除管辖权争议,才能既精准打击犯罪又为技术发展留足空间,促使智能合约刑事合规发展,有效治理和防范智能合约犯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9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