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尧翀 WANG Yaochong(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 处:《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0年第3期574-580,共7页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摘 要:黑格尔构想的“现实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两大部分:前者处理自然科学的基础概念,后者则囊括了今天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论域。黑格尔试图从自我理解的理性原则出发,为差异纷呈的全人类领域提供一种“整体论”说明,即在“体系”前提下辨析理性原则之于自然与精神领域的分殊:自然现象与心灵现象皆立足于同一个世界;而心灵现象所表征的自由,根本上又不同于决定自然现象的因果论,两者分属于不同的概念框架及理解原则。换言之,对存有一元论(ontological monism)前提下心物二元论之相容性的研判,已是黑格尔思想当代效力的核心争论点。1如果说,当代黑格尔研究在分析地推进上述议题的普遍性方面成果斐然,那么,黄金城的近期力作《有机的现代性:青年黑格尔与审美现代性话语》则从思想史角度为理解黑格尔的“整体论”现代性方案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历史语境及批判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