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励耕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8期153-153,共1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和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是两部针锋相对的著作,两本书的第三卷都是讨论语言及语词等问题的,其中的第二章则都是讨论语词意义的,但两人的基本观点可谓大相径庭。两人争论的焦点问题可以被概括为:作为符号的语词与作为语词之意义的观念之间的结合是否是纯然任意的?洛克认为这是纯然任意的,莱布尼茨则认为这其中有非任意的部分,而且人们可以给出相应的理由。洛克在设想个人创造语言的同时又不经意地把他人引进来了。与此相似,莱布尼茨似乎也默认已知语言如同人造语言一样可以由某个个人创造出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1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