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缺血及肝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豪(综述) 何朝晖(审校)[1] 

机构地区:[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0016

出  处:《现代医药卫生》2020年第18期2923-2926,共4页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0927);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19jcyj-msxmX0239)。

摘  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患者病死率可达40%,且存活患者中约半数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脑缺血事件的发生正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aSAH后脑缺血的研究涉及脑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及神经炎症等多个方面,复杂、交错的病理机制使得其治疗方式的研究收效甚微。近年来,普通肝素因其广泛的生物效应而受到关注,有研究报道其能有效预防aSAH后脑缺血的发生,但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从多种机制探讨肝素对aSAH后脑缺血的预防作用并归纳其临床应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 机制 肝素 综述 

分 类 号:R743.34[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3.35[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