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之野(综述) 梁海滨[1] 陈磊(审校)[1] HUANG Zhiye;LIANG Haibin;CHEN Lei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92
出 处:《外科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4期354-358,共5页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基 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基金”项目(YG2016MS78)。
摘 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癌症相关死亡第2位[1]。胃癌病人预后不良主要原因是确诊时已为晚期、化疗效果不理想等[2]。胃镜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胃癌诊断金标准,但侵入性的缺点限制其作为胃癌筛查手段[3]。目前有许多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用于胃癌诊断,如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血清胃蛋白酶原等。但这些标志物特异度和灵敏度不高,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受到限制[4]。因此,寻找特异度及灵敏度高的血清标志物是目前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化疗是进展期胃癌重要的治疗方式,但病人存在对化疗药物原发或继发的耐药性,因此对胃癌病人化疗耐药性的监测至关重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