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From Morality to Politics——the New Development of Xunzi’s Theory of"Righteousnes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伟[1] SUN Wei

机构地区:[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邯郸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4-22,共9页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郭店楚简的早期儒家心性论问题研究”(15ZXA0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早期儒家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义"在连接内心道德修养与外在伦理和政治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孔子认为"义"同时具有政治"格物"和道德"格物"之义。但对孔子来说,道德"格物"是其关注的重心,"义"虽有政治"格物"之意,但尚未具体化到社会制度和政治建构的层面。与孔子类似,孟子也偏重于对"义"的道德"格物"维度的建构,也就是如何将自己内心的"义"付诸外在行为,使之能够依良善而行。郭店竹简和荀子则更强调"义"的政治"格物"面向,即"义"的社会心理建构如何使得外在礼法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社会也会因此安秩协调。荀子极大拓展了"义"的政治和社会内涵,为荀子的礼学思想在战国后期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 键 词:孔子 孟子 郭店竹简 荀子   

分 类 号:B222.6[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