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伟[1] SUN Wei
机构地区:[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邯郸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4-22,共9页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郭店楚简的早期儒家心性论问题研究”(15ZXA0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早期儒家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义"在连接内心道德修养与外在伦理和政治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孔子认为"义"同时具有政治"格物"和道德"格物"之义。但对孔子来说,道德"格物"是其关注的重心,"义"虽有政治"格物"之意,但尚未具体化到社会制度和政治建构的层面。与孔子类似,孟子也偏重于对"义"的道德"格物"维度的建构,也就是如何将自己内心的"义"付诸外在行为,使之能够依良善而行。郭店竹简和荀子则更强调"义"的政治"格物"面向,即"义"的社会心理建构如何使得外在礼法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社会也会因此安秩协调。荀子极大拓展了"义"的政治和社会内涵,为荀子的礼学思想在战国后期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