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乃禹[1]
出 处:《中国翻译》2020年第5期79-87,共9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异质’与‘同轨’——中国与朝鲜半岛新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8BZW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应该面向剔除东西方差异的整个世界。但在当下中国文学外译研究中,译学界相对偏重西方和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译介问题,而对同质文化圈的韩国乃至东亚译介状况的探讨,欠缺应有的重视。朴宰雨作为韩国知名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主力译者,可视为东亚场域内汉学与翻译的耦合互动中推进中国文学外译的典型个案。他善于将文学译介和学术交流紧密粘连,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宏阔视野和中国文学世界化的高度,深度透视译介对象、译介方法等翻译伦理问题。本文拟从东亚视角切入,结合朴宰雨汉学与翻译互融并进中的东亚整体观念和译介矩阵意识,阐析其如何在中西聚合的多元视角与“东亚视野”的交互作用中审视中国文学外译问题,以期对中国译界有所启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