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君进 HU Junjin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9期87-92,共6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 金: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编号:2019M650087)研究成果。
摘 要:如何有效处理人身上自然性和社会性相互冲突的问题,是一切道德教育都要面临的内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卢梭将爱弥儿作为一个理想的道德教育样板,并试图培养出"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基于这一教育意图,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性平衡术,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人身上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调和。然而,这种相互调和却吊诡地表现为一种人自身的反社会性和亲社会性的交叉,前者为道德教育奠定了自然性基础,后者为道德教育提供了社会性依据。由此,道德教育在人性起点上是反社会性的,而朝向的终点却是亲社会性的,这可能是一切形式的道德教育都理应依循的人性发展路线。立足这样一种对于道德教育本质的卢梭式探讨,现代道德教育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身上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关系,而且也应该在行动中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