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蓉[1] 黄小龙 LI Rong;HUANG Xiaolong
出 处:《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5-13,共9页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反腐败立法与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AZD013);湘潭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刑事辩护40年被告人辩护权保障回顾与展望”(项目编号:XDCX2020B04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因其立法理想化而受到诸多批判。为强化其实践指引功能,学界及司法实务部门对证明标准进行了外在化、具体化的客观化探索。证明标准客观化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和正当性价值,但也存在使诉讼证明走向形式化的法治风险。对此,未来刑事证据立法应当明晰证明标准客观化的合理界限,转变从立法上追求证明标准明确化的思路,激活法官排除合理怀疑的心证功能。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深度运用,实践中亦当理性对待证明标准数据化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