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伟[1] Li Wei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0年第9期69-78,共10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康德批判哲学发生学研究”(19FZXB04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康德在批判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时提出了“存在不是实在谓词”论题。这一论题蕴含如下两个困难:(1)如果存在不是实在谓词,那么它是上帝的什么谓词?(2)如果存在不是上帝的实在谓词,那么什么才是上帝的实在谓词?在康德看来,在神学领域,至少有四类谓词:逻辑的、实在的、实存的和先验的。传统本体论证明的真正诡秘之处在于:把作为系词的“Sein”通过逻辑谓词这个无所不包的中介,混同于“万能的”等实在谓词,再以“Sein”这个语词形式为中介,把作为实存谓词的Sein即“实存”“偷运”进来,从而把“实存”像“万能的”等词那样,也分析地从“上帝”概念中推导出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