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永红 Xia Yonghong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0年第9期112-120,共9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核心争论的哲学研究”(18BZX04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德雷福斯以对经典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批判而声名远播,但他对人工神经网络和具身人工智能两种新进路的批判似乎湮没无闻。通过梳理德雷福斯在不同文献中对两种新派人工智能的诊断,本文将他的观点概括为:它们缺乏人类式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然而,他所主张的生存论现象学在这一批判中并不在场,这让他的批判缺乏理论指引,而更像一种简单的技术评估。本文试图从两方面夯实该批判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引入德雷福斯晚期对本真性的重新阐释,从生存论层次揭示创造性的先验条件;另一方面引入自创生理论的相关讨论,从生存状态层次阐明自主性的激发条件。两种条件之间存在着一种结构相似性,即两者最终都奠基于生命的脆弱性。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批判实际上预示了这样一种观点:强人工生命是强人工智能的前提。
关 键 词:本真性 自主性 生成主义 生存论现象学 具身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分 类 号:N0[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