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仿”手法在歌剧中的使用——以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随想曲》为例  被引量:2

On the Use of“Parody”in Opera——Take Capriccio by Richard Strauss as a Cas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全海[1] 薛亮[2] Yang Quanhai;Xue Liang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艺术评论》2020年第9期130-138,共9页Arts Criticism

摘  要:戏仿(parody)是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法之一。在文学上,戏仿是以模仿原作的内容,运用夸大或错配的方式呈现出滑稽效果,实现嘲讽文学效果,借由正反两面冲突制造矛盾,由作假的意味来影射真实的状况,更有助于反思。音乐上的戏仿,通常用作曲的手法来达到目的。1942年,74岁高龄的施特劳斯在其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中,对发生在18世纪歌剧界的音乐与文学孰轻孰重的经典论战施以巧妙的嘲弄,采用的正是"戏仿"的作曲手法,成功地在舞台上还原了当年歌剧论战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歌剧中借由戏仿手法创作的文本与原作的"对话主义"的美学关系。

关 键 词:戏仿 歌剧 随想曲 对话主义 

分 类 号:J83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