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出 处:《中国民族教育》2020年第10期19-22,共4页Ethnic Education of China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的共同努力。因此,从民族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究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因素,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途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意识是一种觉知、一种心理状态、一种高级心理功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情感及意志信念的统一^([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认知上表现为充分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理性对待民族文化差异,不断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情感上表现为各民族间密切交流与联系,不断缩短民族心理距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民族关系, 意志信念上表现为各民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坚定的意志及决心。在民族心理学视角下充分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知""情""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民族文化差异 心理学因素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适应能力 理性对待 和谐民族关系 心理功能 心理学视域
分 类 号: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B84-05[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