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1 [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
出 处:《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年第20期3379-3383,共5页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
摘 要: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最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其减少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感染的风险,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风险[1]。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与化疗方案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化疗药物的种类、疗程以及药物剂量等。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例如紫杉醇、多西他赛、顺铂、卡铂等化疗药物都是中高度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风险的化疗药物[2]。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2-4],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以有效防治肿瘤放疗或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关 键 词:中性粒细胞减少 剂量限制性毒性 肿瘤放疗 妇科恶性肿瘤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死亡风险 化疗药物 药物剂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