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景观与身份认同的非历史化--评两本城市文学研究著作  被引量:2

Dehistoricization of Space,Spectacle and Identity:Review of Two Urban Literary Studies Book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屏瑾[1] Zhang Pingjin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0年第10期150-160,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近年来,关于城市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一些研究范式转换下的成果,这些成果既包含对城市文明所表征的历史道路的评价,也表现出新的美学标准和研究方法的生成。然而,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渐渐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首先,在使用“空间”“市民社会”等概念时的非历史化倾向,没有将城市的发展纳入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整体结构中;其次,在塑造城市主体及主体认同时,过于强调经济理性化的谋生个体形象,遮蔽了社会劳动更广泛的含义;再次,在探讨日常生活问题时,将日常生活本质化、绝对化,制造国家与城市的二元对立;最后,在使用文化研究方法“批判”“景观”时,反而造成“景观”的堆砌。这些有代表性的症候往往折射出城市文学研究在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重要分歧。

关 键 词:主体认同 非历史化 个体形象 身份认同 历史化倾向 美学标准 本质化 整体结构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