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正文[1,2]
机构地区:[1]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
出 处:《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0年第11期111-116,共6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本文认为,《狂人日记》中的“时间”,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时间”,体现了鲁迅的诗学追求,它是“铁屋子”这一“空间”的形象化艺术呈现。《狂人日记》中狂人所记的日记不注年月日,即为“从来如此”的中国历史的一种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历史循环”的一种象征。在“从来如此”这种循环论集体无意识的围攻和压迫下,狂人这一“天才”最终消隐,狂人发现的进化时间观所开启的铁屋子的窗口重新被众人关闭。日记一共13则,13这个“时间”数字,意味着狂人身上不仅有尼采、章太炎的影子,而且还有耶稣的影子——启蒙者为救众人而被众人反噬。“救救孩子”这一指向“未来”的“时间”指针,既是狂人最后的绝命狂呼,同时也是“与绝望抗战”——是打破“铁屋子”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5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