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巧 Zhang Qiao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97-105,共9页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基 金: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后分析文论谱系研究”(项目编号:19sk1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摄影本体论的探寻中,摄影装置通常被定义为摄影媒介,即我们所用以拍摄的照相机。不过,威廉·弗卢塞尔的摄影哲学却突破了将装置视为物的定位,也不只把装置性理解为摄影媒介的技术性。弗卢塞尔认为,装置已嵌入到我们生活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包括经济装置、社会装置以及管理装置,摄影装置是装置型社会的直接显形。弗卢塞尔关于装置的思想与福柯和海德格尔有类同之处,他们都认为装置提供了理解技术时代最基本的认知范式。弗卢塞尔指出,在装置型社会,人们的主体性将进一步被削弱,而摄影哲学的任务正是通过批判装置来赎回人的主体性。最后本文比较了弗卢塞尔与罗兰·巴特在装置批判上的不同路径,讨论了两位理论家各自的理论优势和限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