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53-60,共8页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基 金:2018年清华大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红色足迹: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的革命地图”;2016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世纪40年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共青团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启示”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30年代,清华学子在民族危亡之际,敢为人先,走出书斋,在"一二·九"与"一二·一六"两次大规模学生运动中唤起更多青年的爱国意识。此后,清华学子不仅走向民间、走向工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动荡与贫弱的症结所在,进而决心以"科学救国"的方式去改变中国。从"走出书斋"到"走近现实",再到"走向世界",尽管清华学子自主选择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多次折返,经历了重重磨难,但始终不变的是将"小我之道路"与"国家之道路"紧紧相连。对清华学子红色足迹的考察,不仅折射出清华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更有助于深入理解"青春"必经"烽火"之考验才会格外耀眼。
关 键 词:青年运动 清华精神 科学救国 抗日战争 使命担当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