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oint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in treatment for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and ankle dyskines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玲燕[1] 吴月峰[2] 王雪飞[3] 冯玲 HE Lingyan;WU Yuefeng;WANG Xuefei

机构地区:[1]绍兴市人民医院老年科,绍兴312000 [2]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年第11期1342-134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基  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计划(A类)(2016ZA194)。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基础疾病内科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胫骨前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表面肌电测试指标、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三维步态分析系统(3-DGA)时空参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侧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在最大自主收缩条件下踝关节背屈时的EMG协同收缩率(C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侧步长,步速,支撑相期髋、膝、踝关节力矩峰值,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最大活动范围(AROM),患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踝背屈功能,促进患侧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关 键 词:穴位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后偏瘫 踝关节活动障碍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2.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