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真理道路的“诠释”与“阐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江怡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9年第1期314-316,共3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诠释学”思想来到中国,经介绍、发挥和阐释,被诠释为可以用于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由此出现类似“中国诠释学”(成中英)或“中国解释学”(汤一介)等观念。张江则从“阐”“诠”的意义分析出发,得出这样一些结论:“阐”尚意,“诠”据实,尚意与据实互为表里;“阐”必据实而大开,不违本真,“诠”须应时而释,不拘旧义;“阐”必据词而立意,由小学而阐大体,“诠”须不落于碎片,立大体而训小学。其文抓住了“阐”“诠”之字面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义具有重要的启发性。然而,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例如以突出“字本位”为特征的文字诠释学以及文本诠释的思维方式,都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诠释学本身的理解,因而或许会导致我们在运用诠释学解释中国传统思想过程中偏离方向。

关 键 词:中国传统思想 汤一介 偏离方向 成中英 深层意义 文化的特殊性 中国解释学 文本诠释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