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宇娇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西部学刊》2020年第21期43-46,共4页Journal of Western
摘 要:君臣观是协调最高统治者与下属及黎民百姓的关系,从而使君臣活动有序化、君臣关系和谐化的观点。在君臣民关系上,孔子依礼构建双向动态君臣关系,指出人君应敬民、重民、爱民,且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极高;而荀子为维护贵贱等级秩序构建单一君臣关系,其现实功利色彩浓厚,人君重民,但未给予民实在的恩惠,民的话语权被削弱且逐步淡出政治生活。荀子对孔子君臣观的修正,实则剔除了孔子“仁”之精髓,体现出功利化的性格,将君的意志凌驾于人的意志之上,使人简单化,使臣民工具化,为君主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3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