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尔巴哈哲学对辩证法的运用--兼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夏钊[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172-180,共9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当代马克思新辩证法阐释及其黑格尔哲学背景研究”(63202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代马克思‘新辩证法学派’的理论与思想史效应研究”(2020M670638)阶段性成果。

摘  要:费尔巴哈哲学长久以来一方面被定位为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另一方面被评判为类似于18世纪素朴的法国唯物主义。这里显然存在矛盾:一个是后黑格尔的吸收了辩证法的理论,另一个是前康德的非辩证的理论形态。那么该如何解读费尔巴哈真正的理论形象?如何基于此形象呈现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最核心的理论关联?通过阐释费尔巴哈哲学的三个辩证的核心操作——世俗化、驱除主观性和借助感觉/情感,可以揭示费尔巴哈连接黑格尔以及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辩证法家形象,从而澄清其并非传统观点所误读的“素朴的唯物主义者”,进而说明马克思通过继承和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最终以具有否定性关系(对象性)的感性活动为落脚点,才完成了其新本体论第一原理的构建。

关 键 词:辩证法 世俗化 主体性 否定性关系 对象性的感性活动 

分 类 号:B516.36[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A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