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子类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燕[1] 刘瑶[1] 李淑婷 王菁[2] 张传伟[2] 

机构地区:[1]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江苏常州213000 [2]江苏省中医院眼科,江苏南京210000

出  处:《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年第77期79-81,共3页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阴阳钟方”对不同色温LED光照导致的兔眼球发育异常的保护机理的研究(81904256);常州市科技局项目:日钟阴阳方联合子类中药对早期白内障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CJ20180067)。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日钟阴阳方”的改良版中医子类药方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经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60例(60眼),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30眼)。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行经玻璃体切割术,术后给予吡诺克锌滴眼液,在此为基础上,研究组增加自拟基于“日钟阴阳方”的改良版中医子类药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辩证加减。比较患者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2、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晶状体混浊程度(LOCS II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2组IL-2水平均显著降低,IL-6和sIL-2R水平均显著升高,治疗后第2个月,2组IL-2水平显著升高,IL-6和sIL-2R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自治疗后第1个月开始,研究组自治疗后第2个月开始,晶状体混浊LOCS III评分各指标均有升高,研究组2个月内晶状体混浊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基于“日钟阴阳方”的改良版中医子类药方可有效降低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泪液炎性因子水平,延缓白内障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 键 词:白内障 中医 子类药 日钟阴阳方 玻璃体切割术 

分 类 号:R776.1[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