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海波[1] Gao Haibo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哲学系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6期113-121,共9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方法论研究”(14ZXB011);国家社科基金“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重大研究专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18VBN2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冯友兰早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坚持哲学方法即是科学方法。后来虽然短时期内受柏格森的影响,不过他仍然努力调和直觉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紧张。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后,冯友兰接受了实验主义和新实在论的影响,在开始阶段,更倾向于实验主义方法,1926年前后则转向了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在这个过程中,冯友兰对科学理性方法的坚持是很明显的,他也因此对梁漱溟的直觉主义方法采取批判的态度,否认直觉可以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这些都反映了冯友兰哲学方法观的理性主义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