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宗派化过程中的“性空”与“佛”——兼论《大智度论》对中国宗派佛教的影响  被引量:1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Nature-Emptiness And the Buddha in the Sectarific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Buddhism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航[1] 李巾[1] 王旭瑞[1] Yang Hang;Li Jin;Wang xu-rui

机构地区:[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

出  处:《五台山研究》2020年第4期9-16,共8页Mt Wutai Researches

摘  要:从《大智度论》的性空演绎——四悉檀的大乘调合论开端,直到永明延寿《宗镜录》的成编,中国佛教特别是宗派佛教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性空与成就的"意义"的纠缠。从龙树的《大智度论》,到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直到《宗镜录》的一心法界,中国的宗派佛教终于基本完成了"空"与"意义"的调和,把"宗通"与"说通",特别是"说通"的意义发展到了极致,中国宗派佛教终于完成了"宗通"与"说通"学说并行机制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大智度论》实质上扮演着无与伦比的角色,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 键 词:大智度论 宗派佛教 性空 佛信仰 

分 类 号:B942[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