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

作品数:191被引量:12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显刘显杜娟尹邦志方立天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法令一切众生同行同愿、平等满足
《法音》2024年第11期23-24,共2页见颖 
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基因。《论语·子路》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世法当中,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而能做到尊重多元这个不同的契合点,就是“和”。和合,在出世法中,亦是重中之重,不可...
关键词:君子和而不同 一切众生 《大智度论》 和合共生 子路 般若 波罗蜜 契合点 
略谈佛教饮食
《佛教文化》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阿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通常被比喻为人们赖以生存时最重要的东西,而这句俗话中,百姓认为食物如同天一样重要,由此可见食的重要。佛在《楞严经》中亦云:“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住有安住、生存之意,即是说世间有情众生必须依靠食物来资...
关键词:一切众生 《大智度论》 《楞严经》 古印度 佛教 民以食为天 
论智者大师依四悉檀起教观
《法音》2024年第2期29-32,33-36,共8页大法 
四悉檀,是指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既是佛度化众生的方式,也是佛弟子们解经释教的纲领,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中记载,四悉檀可追溯至“禅经”中,即被称为“四随”——际随乐欲、随便...
关键词:智者大师 龙树菩萨 《大智度论》 佛弟子 佛教史 《法华玄义》 第一义 解经 
吉藏“但空”思想探析
《法音》2023年第10期5-16,共12页宗澄 
本文探究的“但空”思想,是特指吉藏(549-623)对《大智度论》中提到的“但空”之文的一种解读,而吉藏对《大智度论》中“但空”的解读,明显带有时代的印记,这与吉藏所处时代文化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南北朝时期,正是唯识学所依的论典《地...
关键词:《大智度论》 吉藏 地论学派 唯识学 摄论学派 南北朝时期 思想探析 
《回诤论》与龙树解“空”
《法音》2023年第7期23-27,共5页郑宇恒 
一、《回诤论》和龙树“中观”思想《回诤论》是龙树六论之一,是由二十首偈的反论、五十首偈的答论,另加一首“结颂”,计七十一首偈颂所构成。此论记录了龙树与正理派(Nyāya)和小乘佛教的论诤过程,并在论诤中表达了龙树的中观思想。与...
关键词:《大智度论》 中观思想 《中论》 小乘佛教 偈颂 龙树 正理派 
“本无今有”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内涵--从《阿含经》到《大智度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51-56,117,共7页张允升 
“本无今有”思想,在原始佛教中便已出现,并随着佛教各派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期,本无今有作为无常、生灭乃至空义的诠释理论受到认可,但随着中观学派的发展,本无今有的含义发生改变,但依旧在佛教理论中有重要...
关键词:本无今有  大智度论 阿含经 
丝绸之路上的独角仙人本生图研究——以克孜尔第17窟和莫高窟第428窟为中心
《西域研究》2023年第1期152-162,172,共12页陈培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草原丝绸之路视野下的辽代佛教遗存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1BZJ032)阶段性成果。
独角仙人故事以多种载体、多元传播途径流传了两千多年,丝绸之路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独角仙人本生图反映了不同主题。贵霜王朝出现了“驾肩”场面独角仙人本生图,这一图式沿着丝绸之路东传到龟兹和敦煌。经过研究可知,克孜尔第17窟...
关键词:独角仙人 驾肩 《大智度论》 克孜尔第17窟 莫高窟第428窟 
“新儒学”的开山祖师
《半月选读》2022年第22期26-27,共2页刘放 
“十力”者,佛家之术语,出自佛典《大智度论》“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一语,系指佛祖具有的超群智慧、广大神通和无边法力。世间出了一个名叫熊继智的人,居然径直把这两个字取来做了自己的名字,甚至还动辑自称“熊十力菩萨”,委...
关键词:《大智度论》 新儒学 熊十力 佛家 广大神通 佛典 
袁焕仙与《维摩精舍丛书》的三教交融观
《五台山研究》2022年第3期52-57,共6页杨航 王晓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与路:陕南安康地区寺沟古商道对丝绸之路的贡献研究”(16XZS030)。
袁焕仙是民国年间四川出现的重要禅宗居士,在禅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袁焕仙是一位爱国文化学人,其《维摩精舍丛书》中儒释道三教交融的特色别树一帜,在弘扬禅宗之余,对儒家著作《中庸》进行了不遗余力地“胜唱”。从《大智度论》佛教...
关键词:袁焕仙 维摩精舍丛书 大智度论 语言哲学 
《大智度论》中的“毗勒门”及其与巴利《藏释》的关系
《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2年第4期5-18,共14页 纪赟(译) 
一、前言,最近,我确定了巴利论书《藏释》中的一部分有一个汉译本,这使我得以重新考虑《大智度论》(T.1509)中那些关于“毗勒门”(*Petaka)(见下面注6-7)的著名段落,而毗勒门则被归到佛教的弟子摩诃迦延的名下。现代学者们曾多次认为,...
关键词:《大智度论》 汉译本 现代学者 对应关系 佛教 所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