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作品数:252被引量:33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铁山刘朝霞哈磊艾畦虢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佛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法促进世界和平 保障全体人类的福祉
《法音》2024年第11期26-27,共2页果晖 
据《阿含经》记载,佛陀成道之后的游化人间,度化的对象是以人为主体。《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说明了汉传佛教承续佛陀本怀,具有人本、人文与人性的特色,强调以人的现世身来从事修行与弘化。汉传佛教当然也有受汉...
关键词:《六祖坛经》 《阿含经》 现世生活 弘化 佛陀本怀 文化主流 汉传佛教 佛法 
图像证史:妈祖图像与俗信的互动--评张蓓蓓《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
《妈祖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98-99,共2页裘兆远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佛陀到天上为母亲说法,优田王和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分别以牛头旃檀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倚像,以紫磨金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立像。这是佛教设像的开始,佛教徒以此寄托思念与崇拜。由此可见宗教情感或者...
关键词:释迦牟尼佛 波斯匿王 宗教情感 增一阿含经 图像艺术 佛陀 图像证史 民间信俗 
《阿含经》中的“香”
《普陀学刊》2023年第2期284-305,344-345,共24页界定 
作为早期佛教经典,《阿含经》对于“香”并没有做过专门的阐述,只是在部分经典中有些零星的记载。经过归纳与整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阿含经》中的“香”进行综述:一是从“香”的种类,大体可划分为八种;二是从“香”的功能用途来看,可...
关键词:阿含经  戒香 香境 正观 
“本无今有”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内涵--从《阿含经》到《大智度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51-56,117,共7页张允升 
“本无今有”思想,在原始佛教中便已出现,并随着佛教各派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期,本无今有作为无常、生灭乃至空义的诠释理论受到认可,但随着中观学派的发展,本无今有的含义发生改变,但依旧在佛教理论中有重要...
关键词:本无今有  大智度论 阿含经 
柏孜克里克与胜金口的“钵经”说法图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23年第2期154-160,172,共8页李晓楠 陈爱峰 
吐鲁番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及佛教文献研究所“柏孜克里克16窟、17窟题记与壁画释读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敦煌藏经洞及和田地区出土于阗语文书释读与研究”(项目编号:20VJXT013)的支持。
本文讨论的两幅吐鲁番地区的壁画,体裁为说法图。其一出自胜金口1号佛寺左券顶,现收藏于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另一出自柏孜克里克16窟右券顶,现仍保留在窟内。两幅壁画中人物细节的描绘方面有所区别,但主要元素相同,可以肯定两幅壁画表...
关键词:柏孜克里克 胜金口 壁画 梵文题记 《杂阿含经》 
吐鲁番随葬衣物疏所见五道大神原始性质新探——以《增一阿含经》为中心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齐子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再整理与研究”(17ZDA183)的阶段性成果。
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所见五道大神具有佛教色彩,学界对此多有讨论,但未对《增一阿含经》的相关文本作全面细致考察。部派佛教时期经典《增一阿含经》所见五道大神明显属于“外道”,同时也呈现出积极向佛教靠拢的形象特征,这成为五道大...
关键词:五道大神 增一阿含经 外道 
西藏新出梵文写本《瑜伽师地论释》及其中所引《杂阿含经》被引量:1
《国学学刊》2022年第4期81-97,141,共18页张涵静 叶少勇 
本文报告了一部保存在西藏的《瑜伽师地论释》梵文写本,其内容目前无法与现存任何一部汉译或藏译的《瑜伽师地论》注释文献堪同,是一部目前未知作者与题名的注释。该写本残存11叶,所注释的《瑜伽师地论》段落分布很广,包括《本地分》的...
关键词:梵文写本 瑜伽师地论释 杂阿含经 杂因诵 
早期佛教经典中的菩萨思想
《普陀学刊》2022年第2期2-38,338,共38页界定 
本文主要试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早期佛教经典《阿含经》中,“菩萨”一词的本义考察以及对“菩萨”词义的演变考察;二是将《阿含经》及南传《尼柯耶》的“菩萨道”进行简单的比较;三是对《阿含经》的菩萨法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通过这...
关键词:阿含经 尼柯耶 菩萨 菩萨道(法) 波罗蜜 
思与涅槃:论汉译四部《阿含经》对行为善恶的探讨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第6期135-142,共8页刘朝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伦理的现代性研究”(16BZJ011);国家留基委资助项目“留金选[2019] 53”。
对行为善恶的判断、道德普遍性的思考,是道德哲学中无法绕开的话题。《阿含经》认为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奠基于其内在性,指出行为成立的核心要素是调动、驱使心意活跃起来的心理功能“思”,判定行为善恶的标准是内在于行为者的心理功能、...
关键词:  三善根  涅槃 
《阿含经》中的弥勒信仰
《法音》2022年第6期12-21,共10页释界定 
弥勒(梵名Maitreya),音译为梅旦丽耶,新称弥帝隶,华译为慈氏,名阿逸多(梵名Ajita)。《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有云:“其此慈者,父王本姓;父姓母姓,俱有慈故,名为慈氏”“又有云,慈氏本姓颇罗堕,字阿氏多,又王姓颇罗堕,字阿氏多,字理无差...
关键词:慈氏 弥勒信仰 菩萨信仰 《阿含经》 种姓 弥勒佛 古印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