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

作品数:56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铁山虢侗屈大成李利安马英霞更多>>
相关机构:台湾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佛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解放军健康》《古汉语研究》《思维与智慧(下半月)》《法音》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柏孜克里克与胜金口的“钵经”说法图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23年第2期154-160,172,共8页李晓楠 陈爱峰 
吐鲁番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及佛教文献研究所“柏孜克里克16窟、17窟题记与壁画释读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敦煌藏经洞及和田地区出土于阗语文书释读与研究”(项目编号:20VJXT013)的支持。
本文讨论的两幅吐鲁番地区的壁画,体裁为说法图。其一出自胜金口1号佛寺左券顶,现收藏于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另一出自柏孜克里克16窟右券顶,现仍保留在窟内。两幅壁画中人物细节的描绘方面有所区别,但主要元素相同,可以肯定两幅壁画表...
关键词:柏孜克里克 胜金口 壁画 梵文题记 《杂阿含经》 
西藏新出梵文写本《瑜伽师地论释》及其中所引《杂阿含经》被引量:1
《国学学刊》2022年第4期81-97,141,共18页张涵静 叶少勇 
本文报告了一部保存在西藏的《瑜伽师地论释》梵文写本,其内容目前无法与现存任何一部汉译或藏译的《瑜伽师地论》注释文献堪同,是一部目前未知作者与题名的注释。该写本残存11叶,所注释的《瑜伽师地论》段落分布很广,包括《本地分》的...
关键词:梵文写本 瑜伽师地论释 杂阿含经 杂因诵 
《杂阿含经》“蕴相应教”观修之旨归
《中国佛学》2021年第2期199-209,共11页思和 
本文通过对《杂阿含经》“蕴相应教”观修对象的解析,区分了“五蕴”与“五取蕴”两个基本概念。从词语的构成和概念的内涵来看,五蕴本身并没有取不取之说,因为欲贪,才有了对五蕴的执取,从有情对五蕴生起欲贪而执取的角度说名五取蕴。所...
关键词:《杂阿含经》 蕴相应教 五蕴 五取蕴 
汉译《杂阿含经》之譬喻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张煜 
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佛教本生故事研究(项目编号:17PJC092)。
汉译《杂阿含经》的譬喻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由于《杂阿含经》产生时间较早,又都以小经为主,故事性的譬喻相对较少。其中卷二十九驴作牛声的譬喻,有可能是柳宗元《黔之驴》的最早出典,相类似的故事在《五卷书》《伊索寓言》中均有表现...
关键词:汉译《杂阿含经》 譬喻 故事性譬喻 修辞性譬喻 
感受与禅修认识探源
《中国佛学》2020年第1期109-123,共15页虢侗 思和 
本文主要依据《杂阿含经》对种种感受与四禅八定或说四禅九定做了些探究式的研读,细细体味感受,确是禅修的一种切实的入手处,因为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必生感受。不可误读“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在禅修境界方面,于通常所说四禅八定或说四禅...
关键词:《杂阿含经》 四禅八定 感受 禅修 
克孜尔壁画“佛说四种小不可轻”图考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19年第4期110-114,145,共6页任平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丝路北道佛教艺术及其影响的个案研究”(项目编号:19YJA760049)阶段性成果
克孜尔第171窟和第224窟侧壁,绘有同一主题之壁画,涉及体型明显偏小的比丘、男童和蛇等人和物。壁画内容与《杂阿含经》及《破僧事》文本相合,可定名为"佛说四种小不可轻"。佛陀告诫波斯匿王:幼年王子、小蛇、小火种和幼小比丘,不可轻视。
关键词:龟兹 克孜尔石窟 壁画 波斯匿王 “佛说四种小不可轻” 《杂阿含经》 
佛经中的“蚖”和“虺”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19年第5期619-623,共5页韩小荆 陈琦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可洪音义》校笺”(项目编号:201110);高校古委会基金项目“《可洪音义》校笺”(项目编号:093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读佛经的人,对经文中经常出现的“蚖蛇/虺蛇”“毒蚖/毒虺”“黑蚖/黑虺”“四蚖/四虺”“四大蚖蛇/四大虺蛇”等语词,大概都不陌生,“虺”“蚖”二字经常互为异文,交替出现。大正藏作“蚖”,他本作“虺”者如《杂阿含经》卷43:“譬如...
关键词:佛经 《杂阿含经》 经文 
《坐忘论》与汉译《杂阿含经》“断缘”对比
《老子学刊》2019年第1期71-78,共8页黄文琴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巴渝道书文献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7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依据《坐忘论》和《杂阿含经》中关于'断缘'的相关论述,从'断缘'的角度,拟就'断缘'的含义、目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讨论道教和佛教人生问题、终极追求和理想境界,揭示初唐时期的重玄道学对佛教观念的吸收。
关键词:断缘 坐忘论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定型句初探
《佛学研究》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屈大成 
香港研究资助局的资助(项目编号:CityU1140971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退坐一面白佛言'等文句,在佛经中反复出现,学者称为'定型句',特别是初期佛典以口耳相传,'定型句'有利持诵,尤为多见。如能把握初期佛典中'定型句'的构成、数量、分布、运用、意义等,必有助...
关键词:《杂阿含经》 巴利语佛典 定型句 如是我闻 
“诸佛语言,九事所摄”——从《杂阿含经》看原始佛学之核心内容
《普陀学刊》2018年第1期15-47,共33页心举 
《瑜伽师地论》将原始结集中佛及弟子所说法概括为'一切事相应教',这里的'一切事'包括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七种'契经事',加上'弟子所说、如来所说'和'八众',共'九事'。其中七种契经事即'能说'(说法者)如来及弟子为'所为说'...
关键词:原始佛教 阿含经 《杂阿含经》 止观禅修 九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