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蕴相应教”观修之旨归  

The Aim of Practice Based on Theory of“Khandha Samyutta”in Samyuktagama-sutr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思和 Si He

机构地区:[1]中国佛学院

出  处:《中国佛学》2021年第2期199-209,共11页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摘  要:本文通过对《杂阿含经》“蕴相应教”观修对象的解析,区分了“五蕴”与“五取蕴”两个基本概念。从词语的构成和概念的内涵来看,五蕴本身并没有取不取之说,因为欲贪,才有了对五蕴的执取,从有情对五蕴生起欲贪而执取的角度说名五取蕴。所以,五取蕴区别于五蕴的关键在于它的执取特性,由此而生根本烦恼,并进一步衍生随烦恼,从而障蔽了众生如实知见、如实正观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的本质,无法从痛苦和轮回中解脱。由此可知,在蕴相应教的观修法门中,对于五取蕴的执取机制的正确认知是极其重要的。相较而言,五蕴是上位概念,亦即在五蕴的范畴下,应该有取和非取的五蕴。它们构成了如逻辑学所说的“属概念”与“种概念”两个层级。五蕴是上位的属概念,而五取蕴则是下位的种概念。这种区分,对于深入的义理探讨与修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确切地说,如实正观五取蕴是蕴相应教观修法门聚焦的切实着力点,为五蕴法门观修实践的进阶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杂阿含经》 蕴相应教 五蕴 五取蕴 

分 类 号:B94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