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清
机构地区:[1]江苏宝应县城西实验学校
出 处:《中学语文》2020年第31期6-14,共9页
摘 要: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下称《孔》文)没有固定聚焦于某一特定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选取咸亨酒店这一社会的一角,描写里面各色人物,并以此为背景,烘托和刻画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迂腐、可怜的‘苦人’形象。”(温儒敏,王本华语)①它“一反《狂人日记》式的愤厉”,采用“沉郁哀惋”的叙事笔调(周仁政语),②用一种“象征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叙事,这使得鲁迅先生的小说“比其他同代人的要复杂和具有深度”(王润华语)。③鲁迅本人特别喜欢这篇小说,曾亲自翻译后由日文杂志发表。鲁迅先生的学生、散文家孙伏园曾问其原因,鲁迅先生回答说《孔》文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孙伏园语)④那么,《孔》文究竟通过“孔乙己”这个“苦人”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仅仅如鲁迅先生所说表现了一般社会对孔乙己这个“苦人”的凉薄吗?这个“不慌不忙地描写”到底有什么样的叙事风流?作者讽刺的又是什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