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精神生态”研究三十年——后现代视域中的天人和解  被引量:30

My Thirty Years Research on"Spirit Ecology"-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Post-Modern Perspectiv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鲁枢元[1] Lu Shuyuan

机构地区:[1]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当代文坛》2021年第1期4-18,共15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摘  要:作者通过回顾自己30年来的治学实践,对“精神生态”“生态学三分法”的来由、内涵、意义、价值及今后的研究去向进行了详细论述。文章指出:地球生物圈内,除了“自然生态”之外,还应该存在着“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界的生态危机与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是同时发生的,解救生态危机还必须引进一个与人类自身内在价值系统密切相关的“精神维度”文章还将法国哲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的“生态学三重性”与“生态三分法”加以比照,指出东方文化中原本存在着“精神救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有可能更多地参与到构建当代世界生态文化的过程中来。文章认为人类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的生态时代,精神生态研究的历史使命是改善人类内在精神状况、弥合破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解,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祥和的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人类精神的“起始点”与“制高点”的审美与文学艺术创造活动无疑占有重要地位。

关 键 词:精神生态 生态学三分法 菲利克斯·加塔利 建设性后现代 

分 类 号:I0-05[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