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童德华[1,2] 张成东 TONG Dehua;ZHANG Chengdong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
出 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70-76,共7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刑法立法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研究”(18AFX01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90723)。
摘 要:当前对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的质疑实际上批评的是纯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则在强调人类的主体地位之同时也关注环境。将人类利益作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有现实合理性,也有助于强化人类的责任意识。污染环境罪法益的内涵应与环境刑法法益相一致,同时也要符合刑法规定并契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要。环境自身不具有独立的法益主体身份,环境利益无法脱离人类独立存在,污染环境罪保护的法益只能是人类的人身财产权利。据此,污染环境罪的基本形态属于结果犯,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态则仅限于故意,过失不成立本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