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俊亮 李卓然 胡文立[2] Yuan Junliang;Li Zhuoran;Hu Wenli(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HC 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Peking University),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ntal Disorders(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Beijing 100191,China;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0,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20
出 处:《中华医学杂志》2020年第43期3381-3384,共4页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1552)。
摘 要:脑小血管病是导致中老年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情感障碍、尿便障碍、步态异常、生活能力下降和高致残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得到重视。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缺氧/低灌注、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静脉异常和遗传因素等学说。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快速进展对于揭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起到关键作用。重视生物学标志物在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加强此方面研究,可能为脑小血管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思路,也可能是当前缺血性脑卒中预治策略中的主要靶目标。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9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