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付喜国 唐珂[1] 曹楠[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出  处:《中国金融》2020年第23期88-89,共2页China Finance

摘  要:美国、日本的LPR改革经验美国LPR改革的演进历程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美国国内经济衰退,企业大量倒闭,有效需求不足,资金供给过剩。部分银行通过下调信贷标准和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竞争,信用风险无法有效识别,不良贷款率显著提高。为防止银行过度竞争,1933年,美国推出了规定存款利率上限的Q条例以及对贷款利率下限造成约束的LPR报价,对银行形成利差保护。

关 键 词:有效需求不足 不良贷款率 贷款利率 过度竞争 信用风险 供给过剩 演进历程 大萧条 

分 类 号:F832.4[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